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

阿樂專欄 動物屍毒 令人患癌 14/06/2013

四.動物的疾病

肉食者所面臨的另一項危險就是:當動物的身體某一部分長了癌症或腫瘤,有病的部分切掉之後,剩餘的部分還是拿去市場賣掉。更糟的是,有些長瘤的部分混在肉裏做成「熱狗」等食品。美國有一個地區,每天檢查的動物屍體中,竟有兩萬五千頭患有眼瘤的牛屍被拿來市場販賣。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,如果用有病動物的肝臟拿來餵魚,魚也會得癌症。  

五.屍毒
當動物被殺之後,屍體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並且產生自我分解的酵素,不像腐敗緩慢的植物,有堅硬的細胞壁以及單純的循環系統。讀者可在家中掛一塊生肉和一個蘋果(或其他蔬果),自行觀察記錄,便能明白。很快地,一種名為「屍毒」的變性物質就形成了。由於屍毒是在死亡後就會立刻釋放出,所以動物的肉、魚類以及蛋類有一個共同的性質──很快地分解腐敗。同時,當動物被屠殺之後,冷藏起來,然後運送到肉店,再被人買回家,凍起來,煮來吃,我們可以想像得到,這份晚餐已經腐壞到甚麼程度了。

正如我們所瞭解的,在先天上人類的消化系統並不打算用來消化肉類的。所以肉類在胃腸中通過得非常緩慢,大約要五天才能通過人的身體(與素食不同,它只要一天半就可以通過),在這段期間,由腐肉所產生的肇病物質就不斷地接觸到消化器官,結腸部分產生有毒的物質,很快就把腸道侵蝕壞。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